在《孔雀胆》中,王妃准备给国王喝武夷茶时的一段戏展现了茶艺的美妙之处。王妃问宫女甲:“你们拿的是哪种茶叶来的?”宫女甲回答说:“我们拿了福建产的武夷茶。”王妃说:“国王很喜欢喝这种茶,尤其是喝了一两杯酒之后,他特别喜欢喝很酽的茶,差不多涩的
除了在《孔雀胆》中体现的茶艺,郭沫若在《随园食单》中也提到了自己在品饮武夷茶时所使用的茶具。该书说:“70岁的我,游览武夷山到曼亭峰天游寺品武夷茶时,用的杯小如胡桃,壶小如香橼。”此外,所有品饮武夷功夫茶的书中,都会明确提到使用紫砂小壶。据说,《孔雀胆》中王妃使用的道具,就是紫砂小壶。但是,为什么郭沫若在《孔雀胆》中叫它“苏壶”呢?据该剧所反映的背景,苏壶很可能是因为该剧是在元末云南梁王宫苑的故事背景下创作的,而紫砂器的兴盛时期是在明朝中后期。因此,郭沫若叫苏壶很可能是因为紫砂壶产自江苏,所以用产地名之。
郭沫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,还是一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。虽然《孔雀胆》中有些茶艺和茶具的描写是“戏说”的,但是从郭沫若对茶事的精通以及他对茶具、茶艺的研究来看,他确实是一个不会毫无根据地凭空杜撰的人。正如清袁枚《随园食单》中所述,70岁的他游览武夷山到曼亭峰天游寺品武夷茶时,用的茶具就是紫砂小壶。而所有品饮武夷功夫茶的书中,都没有提到使用紫砂壶的情况,这很可能是因为紫砂壶产自江苏,所以用产地名之。
总之,《孔雀胆》中的茶艺描写体现了郭沫若对茶事的精通以及对茶具的研究。他知道只有紫砂茶具的美感,才能与宫苑高贵豪华的气派相吻合,才能客观地反映宫苑生活的真实历史感。